林清玄說:“父母對待兒女,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綁在線上,在風中搖蕩!
子女不在身邊,心中依舊牽掛。
父母對子女的愛,就是如此無私和深沉的。
不管子女再大,父母好像都有操不完的心。
即使他們年老,最怕的都不是子女不孝,而是怕不能再為子女付出。
父母,最怕虧欠子女
這世上的父母,永遠都會把子女放在第一位。
他們不怕被子女麻煩,卻不忍心給子女添麻煩。
子女長大了,他們卻老了。
他們有心幫子女,卻無力幫忙。
看著子女生活忙碌,自己不舒服,也故作輕松;
看著子女工作勞累,自己很擔心,又不知如何開口。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深夜,在路邊上坐著一個老人在賣菜,天氣十分寒冷,來買菜的人寥寥無幾。
有些路過的人上前關心,才知道她的心酸。
老人已經七十歲了,平時從家里擔一些山貨來縣城里賣。
白天在附近的市場賣,賣不完就晚上路邊賣。
因為家里離縣里比較遠,她吃飯就只吃饅頭,喝自己帶的水。
如果一整天菜都沒賣完,她就用2塊錢租借別人的店鋪睡一晚或在街上坐一晚。
很多人都不理解她年紀這么大,為何還要如此辛苦掙錢。
老人笑著解釋,自己的兒子37歲,還沒有房子,在外地工作租房住,怕兒媳婦對兒子有意見,自己也想出一份力,就瞞著兒子出來賣菜。
等兒子下次回家的時候,她會把積攢的錢交給兒子,希望兒子早日買上自己的房子,言語間透露著一股自豪和幸福。
這,就是父母。
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笨拙的給予,不善言辭,卻深如江海。
年邁的他們,不懼怕死亡,唯一怕的是虧欠子女。
他們所做的一切,只為讓自己孩子過得好,在外少受委屈。
子女過得好,他們便覺得幸福;子女無憂無慮,他們才能真正放心。
在這個世上,唯有父母,不管你貧窮富貴,不管你多么窘迫,對你都不離不棄。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對子女的愛和付出,是最無私的。
他們的生養之恩,比任何恩情都貴重。
就像牛根生說的:“太陽光大,父母恩大!
身為子女,無論走到哪,都要銘記那份恩情。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在火車站,一個中年男子在前來為他送別的父母長跪不起,父母見此也在抹眼淚。
原來男子是山東人,長期在北京工作,老婆和孩子都跟隨在北京,父母在山東的老家。
他也曾多次讓父母去北京生活,都被父母以不習慣為由拒絕了。
因為最近幾年男子工作太忙,已經4年沒有回家看父母。
今年他回家看父母了,而父母都已經八十多歲,行動越來越不方便,身邊也沒有能照顧他們的人。
男子想到這些,覺得十分愧疚,虧欠父母太多,自己沒有盡孝道。
臨近上車時,他抑制不住情緒激動地跪在了父母面前。
有句歌詞說:“直到長大以后,才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多希望時光慢一點,讓父母慢一些老去!
父母在時,總以為來日方長,可以慢慢對他們好,回報他們的恩情。
可時間不等人,那些曾經的虧欠終究會成為遺憾。
古語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生前一次孝,勝過墓地萬次掃。
歲月不饒人,行孝需及時,才不會留下遺憾。
父母恩,一輩子都還不完
孟軻說:“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對父母孝順,讓父母開心,是子女真正該做的。
孝順,不單單是簡單地奉養,還需要長久的陪伴。
前段時間,有個兒子陪母親打球鍛煉的視頻,讓網友們十分感動。
那位母親已經82歲了,進入老年開始,她的身體經常不舒服。
孝順的兒子,將母親的病痛也看到眼里。
為了緩解母親的腰腿疼和肩周炎,他陪母親一起打網球,并堅持了20多年。
老人雖然手腳不靈活,但每天都能和兒子打上百個和平球。
兒子為了讓母親心情更好,每天還換著花樣和母親打。
老人的心情變好了,身子骨也比相同年紀的老人硬朗。
網友們紛紛感慨:“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就是陪伴!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到老。
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和父母相處最多11小時。
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大約是64天。
每天為生活奔波的我們,真正能陪伴父母的時間不多。
所以,有空時和他們打電話或視頻,關心他們,也是一種陪伴。
古人云:“孝為百善之首!
孝順父母,是一個人最好的德行。
父母年老后,我們能給的,遠遠不及父母付出的千萬分之一。
父母恩,真的是每個人一輩子都還不完的恩。
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即便是年老了,對子女也有操不完的心。
他們害怕拖累子女,總是不求回報地為子女付出。
莫泊桑說:
“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時間在走,他們年紀越來越大,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好好陪伴孝順他們。
這樣,人生才不會留有悔恨和遺憾。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