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文史知識不僅能豐富我們的文化內涵,同時還能避免在言談話語中因誤用而造成的尷尬,經典的傳統文化知識,也是最值得我們世代相傳的重要精神財富。今日精選了部分民族傳統文化知識,一起來學習吧!
二十個“之交”
平民之間的交往的朋友謂“布衣之交”
有錢人與沒錢人交朋友謂“車笠之交”
在逆境中結交的朋友稱“患難之交”
吃喝玩樂結交的朋友稱“酒肉之交”
年齡輩分不同而交的朋友稱“忘年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稱“竹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謂“肺腑之交”
親密無間的朋友謂“膠漆之交”
生死與共的朋友謂“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稱“莫逆之交”
砍頭也不忘友誼的朋友稱“刎頸之交”
無意中相遇而結成的朋友稱“邂逅之交”
在道義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稱“君子之交”
只見過一次面的朋友稱“一面之交”
僅點頭打招呼的朋友稱“點頭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稱“泛泛之交”
見過面但不熟悉的人稱“半面之交”
舊時結拜的兄弟姊妹稱“八拜之交”
交友不嫌貧賤的稱“杵臼之交”
寶貴而有價值的交往稱“金玉之交”
年齡稱謂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科舉職官
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
第一名稱為“狀元”,
第二名為“榜眼”,
第三名為“探花”。
祖宗十八代的稱謂
上序依次稱謂:
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
烈祖、太祖、遠祖、鼻祖。
下序依次稱謂:
子、孫、曾孫、玄孫、來孫
晜孫、仍孫、云孫、耳孫。
從小到大:
耳、云、仍、晜[kūn] 、來、玄
曾、高、天、烈、太、遠、鼻。
合輯
【七寶】
金、銀、琉璃、珊瑚
硨磲、珍珠、瑪瑙
【五臟】
心、肝、脾、肺、腎
【六腑】
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七情】
喜、怒、哀、樂、愛、惡、欲
【五!
仁、義、禮、智、信
【五谷】
稻、黍、稷、麥、豆
【六禮】
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五毒】
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
【六義】
風、賦、比、興、雅、頌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