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發榜。其中,熱心公益事業,7年公益路,成功幫助40余名孩子回家的“90后”志愿者胡朝臣;獻身公益事業,用生命點亮救援之光的救援隊長鄒鑫;路遇車禍挺身而出,與時間賽跑救出4名傷員的公職人員陳穩;無懼危險跳入化糞罐,救出昏迷中的駕駛員的勇敢輔警馬貴、王志鋮;守護大山村民30余載,為數千余名鄉親送去健康和幸福的夫妻村醫陳伯興、史勛瓊;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李明清;帶頭打造農產品品牌,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的村主任龍作宣9人上榜。
助人為樂
胡朝臣:“90后”志愿者6年公益路 成功幫助40余名孩子回家
胡朝臣
胡朝臣,男,漢族,1995年8月生,共青團員,貴州省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畢節市大方縣供電局市場營銷部工作人員。
2015年,胡朝臣加入“寶貝回家”尋親志愿者團隊。七年來,他利用休息時間幫助被拐、走失、流浪、乞討兒童尋家,成功幫助40余個家庭團圓。為了讓更多家庭團聚,胡朝臣參與各種案例分析,自費翻山越嶺實地走訪,現場了解孩子失蹤情況。截至目前,他跟進尋找案例15例,參與協助尋找案例150余例。他義務幫助被拐家庭進行引導登記,協助他們到指定機構采集血樣,協調組織尋親人員參加各地尋親大會。在他的影響下,大方縣“寶貝回家”志愿服務團隊逐漸擴大,越來越多人加入義務尋親隊伍,為暫時離家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畢節市推薦)
鄒鑫:熱愛公益事業 用生命點亮救援之光
鄒鑫
鄒鑫,男,漢族,1979年12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貴州省郵政保安押運有限責任公司遵義市分公司押運業務管理、遵義市藍天救援隊隊長。
鄒鑫是一名退役軍人,2018年,他參與組建遵義市藍天救援隊。自救援隊成立以來,鄒鑫秉持著“給生者希望,給逝者尊嚴,竭盡全力挽救遇險人員”的信念,竭盡全力、義無反顧完成每項任務,總服務時長達6000余小時,參與各種小型救援上百次,大型救援及省內溺水打撈共39次。2022年4月14日,鄒鑫帶隊開展失事船只打撈工作。因事發地地形復雜、水下暗河能見度低,帶著裝備下水的鄒鑫再也沒有回來。4月17日11時,鄒鑫的遺體被打撈上岸,他將寶貴的生命永遠留給了自己熱愛的救援事業。
(遵義市推薦)
見義勇為
陳穩:路遇車禍挺身而出 與時間賽跑救出4名傷員
陳穩
陳穩,男,1984年8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紀委監委干部。
2021年7月8日下午6時許,陳穩駕車從貴陽返回正安,途徑G69銀白高速梨樹坪隧道出口時,發現一輛車撞向路邊護欄,車內傳出孩子的哭喊聲和大人的呻吟聲。他立即將車?吭趹避嚨,放好安全警示標識后,跑向車禍現場開展救援。經過查看,遇險車輛上共有4人,都已受傷,其中2人受傷嚴重。陳穩趕緊拉車門,想救出傷員,但是車門緊鎖無法打開,四處尋找沒有發現可以破拆車門的工具,他只得用盡全力用腳踹開車門,在聞訊趕來的群眾幫助下,終于將4名傷員從車中成功救出,又駕駛自己的車將4名傷者火速送往最近的正安縣人民醫院。由于搶救及時,傷者全部脫離生命危險。
(遵義市推薦)
馬貴、王志鋮:縱身一跳 勇救被困糞罐男
馬貴
馬貴,男,漢族,1997年6月生,共青團員,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公安局篤山派出所輔警;
王志鋮
王志鋮,男,漢族,1997年12月生,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公安局篤山派出所輔警。
2021年12月8日16時許,馬貴和王志鋮在前往篤山派出所轄區納黑村開展反詐宣傳途中,發現一輛拉著糞水的罐車橫停在道路中央。兩人四處查找,未發現駕駛人身影,在撥打駕駛員電話后聽見化糞罐內傳來鈴聲,他們意識到駕駛人很可能掉進化糞罐內。王志鋮立即爬上化糞罐,朝罐頂唯一的洞口看去,只見駕駛員躺在糞水中,口吐白沫、渾身抽搐。馬貴立即一邊向派出所報告聯系救護車,一邊跑到附近村民家中找來繩索施救。他套上繩索,跳入化糞罐,強忍刺鼻熏人的氣味,快速將被困者系上繩索。由于罐內濕滑,被困者身材比較魁梧,多次嘗試無法順利救出,馬貴改用雙手抱住被困者小腿,奮力將其往罐頂外上舉,在王志鋮及聞訊趕來的群眾協助下,被困者終于被拉出化糞罐,成功脫險。
(黔西南州推薦)
敬業奉獻
陳伯興、史勛瓊:“郎中夫妻”守護大山村民健康三十載
陳伯興
陳伯興,男,1973年5月生,中共黨員。
史勛瓊
史勛瓊,女,1979年1月生。
陳伯興、史勛瓊二人系夫妻關系,均為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村醫。
大寨村因地處偏遠,缺醫少藥,村民患病后得不到及時救治,生命得不到保障。陳伯興、史勛瓊夫婦回村探親,看到村民因沒有專業醫療人員看病發愁后,經過商量一致決定放棄穩定的工作,回到大寨村成為村民們的“健康管家”。自此,他們一身白大褂、一個醫療箱,走村串戶為村民上門看病,入戶做大病摸排,登記隨訪慢性病,為老年人、未成年人檢查身體,建立醫療檔案,宣傳衛生健康知識。30年來,夫妻倆走遍大寨村的每一個角落,竭盡所能醫治村民們的急難雜癥,讓村民花最少的錢,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黔東南州推薦)
李明清:信守承諾 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李明清
李明清,男,侗族,1968年11月生,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湯山街道金莊村村委會副主任。
2016年,在外打拼25年的李明清回到家鄉,向村民承諾帶領大家共同致富。他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精品水果、中藥材、田間養魚等特色產業,開展種植養殖技術培訓30余場次,擴寬群眾增收門路,帶動原貧困戶就業創業。帶領群眾推進村容村貌整治,解決安全飲水難題,改造農村電網,開通網絡通訊,群眾生活條件改善,生產積極性提高,村集體經濟大幅度提升。2019年,全村83戶364人原貧困群眾如期脫貧,群眾生活越來越好,李明清用行動踐行了當初的諾言。
(銅仁市推薦)
龍作宣:踐行諾言 帶領鄉親共同富裕
龍作宣
龍作宣,男,1977年9月生,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代董村村委會主任。
2017年,在外務工多年已小有成就的龍作宣,放棄優渥的工作回鄉創業。2019年,龍作宣擔任代董村村主任,他向村民承諾:帶領大家脫貧致富。他自籌資金和貸款近100萬元,流轉200畝農田,按照“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種植稻谷。對不愿意流轉土地的農戶,他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由農戶自行管理和收割,村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靈活創新的模式不僅解決了村里閑散勞動力就業問題,還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產業,同時解決了村里撂荒的土地問題。在他的帶領下,村里農戶實現了800元至1000元的每畝年純收入,生產的“盤石貢米”因品質優質聲名遠播,打開了外地市場,供不應求。龍作宣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上任之初的諾言,讓全村實現共同富裕。
(銅仁市推薦)
簡 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成立于2015年6月14日,是經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批準的直屬志愿者團隊,經遵義市民政局批準注冊登記的公益性、群眾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9家,會員150余人,志愿者80名。2016年12月25日成立黨支部,現有黨員52名。支部充分發揮示范引領戰斗堡壘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協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目前,協會有分支機構3處: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播州區聯絡處(負責播州區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湄潭縣聯絡處(負責湄潭縣工作)、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務川縣聯絡處(負責務川縣工作)。內設機構10個部門:辦公室、組織部、宣講團、理論研討部、對外聯絡部、經典誦讀推廣部、家風家教工作部、中醫養生文化推廣部、知行藝術團、志愿事業服務部(上善若水助困團)、另有10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經典誦讀)推廣站。 本會宗旨: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遵義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領導下、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部、國家語委下發的《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民政部、全國婦聯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開展美德文化進社區、校園、機關、企業、監獄、部隊;主辦具影響力的大型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論壇、講壇;廣泛開展志愿公益服務活動,踐行中華美德;每周日下午堅持開設公益講課,宣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協會至成立以來,為遵義精神文明建設作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2018年,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榮獲2018年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20年,貴州省社科聯曾到我會考察,擬授予貴州省社科示范基地。2021年7月,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黨支部被北京路街道黨工作委員會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21年12月,我會被遵義市精神文明辦、遵義市民政局、共青團遵義市委推選為“疫情防控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協會湄潭縣聯絡處已被湄潭縣委宣傳部授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21年國際志愿者日,湄潭縣聯絡處獲得了市級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獎,獲得縣級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獎、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獎。 本會的理念是:傳中華美德文化,做上善若水之人;燃燒自己,溫暖他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本會的業務范圍:開展美德文化交流學習、公益師資培訓,開展美德文化教育、志愿公益活動,開展家風家庭教育,興辦公益企業。 現辦公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遵義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82 1212 8998 182 8512 1401 對公賬戶信息: 開戶行:貴州銀行遵義紅花崗支行 賬號:0226001100002365 名稱: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2022年8月 業務主管單位: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 登記管理機關:遵義市民政局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