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llggr"><cite id="llggr"></cite></li>
  1. <video id="llggr"></video>
    <button id="llggr"><tr id="llggr"><source id="llggr"></source></tr></button>

    <form id="llggr"></form>

        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歡迎訪問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官方網站 (2015-9-13)
        當前位置:首頁>文章>群書治要感悟

        群書治要感悟

        人不害人 何須防人

        作者:汪孝杰  2019年8月16日  閱讀次數:6609

        平天下篇
        181.人不害人 何須防人
                           182.“三至”“七教” 實現“王道”
        183.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人不害人 何須防人
        曾經看到一條消息,說大災之后,很多國家的救災現場,救援部隊都是槍不離身,裝甲車開路,唯獨中國人民解放軍救災是不帶武器的。雖然也有評論說這有點絕對,救災的空降兵是帶武器的。但是在解放軍救災現場,的確很少看到軍人荷槍實彈的場景,也很少發生災民哄搶物資的事情。這種情形,客觀上反映了中國政府與人民、軍隊與百姓之間良好的互信關系,反映了中華民族良好的道德素養。這種關系,這種素養,也正是中華文化長期熏染的結果。
        《群書治要》卷十一《史記治要(上)》中寫道:孔子稱古時候的三皇五帝,建立了軍隊守衛卻用不上,是因為沒有犯法的百姓(“孔子稱三皇五帝設防而不犯,故無刑陷之民”)。因此不管是用結繩記事的方法來治理,還是用象刑(用異常的衣著象征五刑表示懲罰)的辦法來教化,從伏羲到堯舜,都是用道德道理來教化管理人民,達到政通人和的最好狀態,都不需要用刑律刑罰來管理百姓了。政府三年考核一次官員的政績,黜退昏愚的官員,晉升賢明的官員,使善惡分明,按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規律論賞罰,順從百姓美好的心愿來行政,所以能成就無為而治的局面,能以道德教化實現和諧安寧,以至于老百姓在生活中按照道德規律做事自己卻不知道,身心含藏道德就像本來就有的一樣。
        雖然如今的社會環境還沒有達到伏羲、堯舜時代那種理想狀態,但是由于我們中華民族有這樣悠久而深厚的道德傳統,每當大災來臨之際,這種埋藏在血液深層的道德傳統就會自然流淌出來。從政府官員、人民軍隊,到普通群眾,絕大多數人都會善心涌動,愛意迸發,齊心協力投入抗災自救的洪流當中,而不會做出損人利己彼此爭奪的惡行來。
        也許有人擔心,大災來臨之際,畢竟也是人心最易失控的時候。萬一失控,如何是好?在中華傳統美德遭到破壞和有所淡化的情況下,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是,遵紀守法、遵道行義,還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主流,所以也不必過于擔憂。就像生活當中人們常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大家都無害人之心了,防人之舉也就大可不必了;又如我們中國人從來不侵犯任何別的國家,但是我們的國防工作卻從沒有懈怠過,有了強大的國防,加上智慧的外交,友善的態度,也就可以實現“設防而不犯”的目的了。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眰體與個體之間也好,群體與群體之間也罷,彼此關系都是互動的。你以信任和善心待人,換回的必然是善意與信任的回報;若以猜忌和惡意待人,換回的也只能是懷疑與敵意。在惡人尚未絕跡的時代,設防是必要的,但最好的辦法是堅持不懈、持續不斷地向所有人發出善念。只要始終堅持友善待人,就能實現防而不犯,乃至達到無所防范的境界。我們生活的空間,善人越來越多,惡人越來越少,終有一天,就會進入無為而治的理想狀態。

        “三至”“七教” 實現“王道”
        網絡上,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王道”這個詞。作為一個網絡詞匯,“王道”的意思大概是:正確的選擇、方法等;強大的事物或方法(褒義);自己特別喜歡的人、事、物;對某件事堅信不疑的說法。
        其實“王道”這個詞語,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度簳我肪矶渡袝我分袑懙剑骸盁o偏無黨,王道蕩蕩!边@里的“王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帝王學說,是指執政者在特定歷史時期,按照當時通行的人情和社會道德標準處理問題所采取的某種態度和行動,是圣明君主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智慧(“明王之道”), 與不顧一切、依靠權勢、蠻橫逞強、頤指氣使、巧取豪奪的“霸道”形成鮮明對比。
        那么,如何才能實現“王道”?古代的“王道”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治理有何借鑒意義呢?讓我們到《群書治要》卷十《孔子家語治要》中去尋找答案。
        《孔子家語·王言》中寫到,古代那些圣明君主在內實行“七教”,國君就不會因政事而操勞;對外實行“三至”,就不至于勞民傷財。這就是“明王之道”。
        什么是“七教”呢?孔子說:“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德則下不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知節,此之謂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贝笠馐钦f:身居上位的人能夠尊敬年老、年長的人,樂善好施,能夠親近賢德的人、厭惡貪婪的人,廉潔謙讓,民眾就會更加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就會更加寬厚友善,勤儉節約,明禮知恥!捌呓獭笔巧鐣卫淼母舅。接下來孔子詳細闡釋了如何通過當時的法規制度落實“七教”,即任用賢能,罷黜庸才,體恤鰥寡,贍養孤獨,救助貧弱,獎掖良善,從而促成上下親近、四方和諧的局面。
        什么是“三至”呢?孔子說:“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下士悅,至樂無聲而天下民和。明王篤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可得而用!币馑际钦f,禮節的最高境界是無需謙讓就能讓賢愚各得其位,并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獎賞的最高境界是不費財物而天下的士人都滿心歡喜,音樂的最高境界是沒有聲音就能讓百姓心地祥和。圣明的君主努力做到這三種極致,就可知道天下諸侯是否賢明,天下賢士就可成為他的臣子,天下百姓就能為他所任用?鬃舆M一步闡釋說,圣明君主了解天下士人的名聲、實績、數量、居處,然后據實依理封給他們爵位,供給他們俸祿,引導百姓追求美好名譽,自覺修行道德,自然實現和睦。所以說,天下最有仁德的人,能夠把天下人都團結起來,讓他們親密無間;天下最有智慧的人,能使天下百姓和睦相處,祥和平安;天下最英明的人,能舉薦天下最賢良的人,各盡其用。(故曰:“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之至智者,能用天下之至和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保
        由此可知,執政者以身作則修養道德,不厭其煩施行教化,嚴格自律端正政風,誠心感化淳化民風;將自己的仁心、智慧、才能都發揮到極致,并貫穿于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對于干部,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對于群眾,做到親近平和,誠摯相待,隨時關心,及時幫助。執政者以此換來群眾的真心擁戴,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這就是借鑒“王道”思想進行社會治理。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將從此步入新階段。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重要典籍之一的《群書治要》卷九《論語治要》中寫到:“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得以生存發展的大“道”,這個“道”一直存在著。存在于浩如煙海的典籍中,存在于豐富多彩的習俗中,存在于星羅棋布的遺跡中。但是沒有人倡導,沒有人弘揚,沒有人繼承,沒有人闡發,沒有人實踐,它就是一堆廢紙,一堆廢物,一種擺設,一種形式。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擔當起弘道之人,還有諸多深明大義勇于擔當的民間志愿者,不計名利、堅持不懈地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才讓滋養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
        然而,相對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言,相對于中華民族的品格提升需要而言,相對于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程度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工作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弘揚傳承好這個中華大道,還有相當漫長的道路要走。而弘傳這個中華大道,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才,因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道”,尤其是弘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道”,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并非易事。當好一個真正的“弘道之人”,更不簡單。要想當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道之人”,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所認識,有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弘道之人”需要對其重要意義、精神實質、主要內容把握準確,認識清楚。要深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薄翱梢詾槿藗冋J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比绻J識不清、把握不準,就提不起興趣,抓不住要領,生不起信心,弘傳起來也只是應付差事,甚至可能信口雌黃,不但達不到目的,還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其次是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所實踐,有所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向來注重知行合一,言傳身教!蛾P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要求“注重實踐與養成、需求與供給、形式與內容相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筆者認為,要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道之人”,必須把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尤其是要把“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落實到個人的思想、行為和生產、生活習慣當中,通過自己的示范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傳播對象。否則就可能成為偽君子,就會引人反感,讓弘傳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是要對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所擔當,有所貢獻!皞鞒邪l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辈徽撐覀兪穷I導干部、公眾人物,還是普通職員、平民百姓,都能成為“弘道之人”,也應勇于成為“弘道之人”。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某種角度講就是引導我們成長為正常之人、脫俗之人、圣賢之人的文化。弘傳大道的過程就是成長成熟的過程,利益他人的過程就是成圣成賢的過程。

        遵義市中華美德文化傳播協會 版權所有

        地址:遵義市紅花崗區丁字口中山醫院二樓    聯系電話:13984979998    郵箱:827838515@QQ.com

        黔ICP備15014843號

        官方微信
        聯系我們
        在線留言
        一级黄色无码毛片免费在线观看,吉林市宽带公司,我把美女按到床上操十八岁以下禁看,亚洲性爱小视频免费播放四色
        <li id="llggr"><cite id="llggr"></cite></li>
        1. <video id="llggr"></video>
          <button id="llggr"><tr id="llggr"><source id="llggr"></source></tr></button>

          <form id="llggr"></form>